培育兼通人才 发展中外关系史学

2020-10-12 11:02   来源: 互联网

中外关系史大致相当于过去中西交往史和当前对“丝绸之路”的研究。目前,“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可以分为国内外历史上最热门的话题,对中国历史、亚洲历史、全球历史、特殊历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15-16世纪的伟大航海之后,中欧建立了连接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被来自东方的天主教传教士引入欧洲。一个半世纪前,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里希托芬是第一位注意到罗马帝国与汉代之间进行商业交流的学者,2000多年前,中国独特的丝绸产品已出口到欧洲。因此,他创造了“die seidenstrasse”一词,指的是远东与泰国之间的贸易路线。后来,这个词逐渐被世界各地的学术界所接受。因此,中外关系史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在国内,它与加深对学术界对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互动史的认识密切相关。

54.jpg

由于上述特点,在研究成果和工作上,对中外关系史的关注往往超越历史专业,有时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甚至海外研究人员。在对研究人员素质的要求上,虽然没有确定的方法,但也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要有一定的跨时代、跨国界和跨学科的知识库。研究者既要了解特殊历史,又要了解王朝历史,才能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地区历史和民族历史。此外,研究人员应具备一两个不同学科的知识,了解海外同行的情况,从全球角度关注所从事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活跃在学术前沿的主要专家,以及研究成果的出版领域以及重要的文献收集中心。


近20、30年来,随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成立了科研院所和研究中心。其中一些机构是实体,有的是虚拟机构;有的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良好;有的是开放时吵闹,几年后就变得沉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各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心往往同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成为公认的这一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拥有知名图书馆,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文献研究信息中心;三是成为科研前沿学者积极的学术协会第四,不仅产生了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同时也稳步出版发行优质专业书刊。把这作为立足点,回顾我们的工作,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IT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生活帮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