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企业看上海:爆发后如何继续推进国际化进程?

2020-11-10 16:04   来源: 互联网

最近,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的新确诊病例一直在上升。为了减少疫情的跨境蔓延,自10月30日以来,中国一些驻外使馆已发出通知,要求乘客飞往中国,根据新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向中国使领馆申请绿色卫生法规或宣布健康状况。这意味着,国外人员的返回率将再次放缓。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城市,上海不仅吸引了数百家跨国企业的总部,而且许多外国中小企业选择在这里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一站。"11月2日发布的"中国欧洲商会上海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外资企业的活力因疫情而减弱。为了推进改革计划,加快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上海必须尽快巩固外商投资的基础。


这是中国欧洲商会上海分会第四次提出这一系列由600多家会员企业联合编写的建议,本文根据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的数据,分析了欧盟企业在上海的经营情况,并就人力资源、中小企业、市场准入、企业创新、管理、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38项具体建议。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外商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李晓刚说:"这一提议一方面直接涉及这个问题,一方面因为企业确实遇到困难,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本国可能做得不好,所以他们更关心中国市场,希望看到地方政府的进一步变化。


1604995758810932.png


国际化是继续吸引外资的关键",中国欧洲商会上海分会主席戴凯乐(CarloD‘Andrea)在提案启动时强调,"过去,上海以相对开放的态度吸引了欧洲企业。"如果政府能深化改革,欧盟商会将增加投资。


欧洲中小企业无形冠军"探析


根据欧洲商会(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中国上海分会7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只有17%的中小企业计划明年在上海增加投资,而大型企业的这一比例为38%。与此同时,上海中小型企业成员的比例已从近一半降至大约30%。


在接受欧洲企业家的一系列采访时,www.thepress.cn了解到,中小企业不仅为外资企业在华总部和研发中心的发展提供支持,而且由于其创新能力,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型企业。然而,与中国中小企业的情况类似,融资困难是欧洲中小企业在中国经营的最大挑战。没有总部担保,欧洲中小企业将很难从中国银行获得贷款。


针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建议承认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渡过疫情,但同时指出,需要更多的地方政策支持,保持中小企业长期复苏的势头,包括"加快国有企业付款等措施,减轻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制定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向中国银行申请贷款";建立市中小企业复工返工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即时融资支持。


今年5月,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海推出了中小企业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据该平台网站主页介绍,截至11月8日,当记者访问该网站时,该平台拥有近460000注册用户,累计信用金额为68.82亿元。


上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该平台借鉴了杭州的经验,在分析企业信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贷款方案。只要满足中小企业规模的要求,国内外企业都可以向该平台申请贷款。


本报试图向负责该平台的主要单位--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了解外国企业目前对该平台的使用情况,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该平台对缓解外资中小企业资本状况的实际效果有待观察,然而,李晓刚认为,通过为外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上海将吸引一位具备特殊技能的"无形冠军"在此扎根,从而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的本土化和现代化。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IT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生活帮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