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美国经济:就业形势之下, 百万民众走向“纾困悬崖”

2020-12-21 11:40   来源: 互联网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达到 885000 人,为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以及引入更多商业限制,劳动力市场的复苏正在恶化。与此同时,长达数月的纾困法案谈判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尽管共和党和民主党最终表现出了妥协的意愿,即使纾困计划立即获得批准,但今年年底的圣诞节支出季对许多前往 "救援悬崖" 的失业人士来说,注定是不够的。

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出人意料地猛增

劳工部 12 月 17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 12 月 12 日的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定期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升至 885000 人的三个月高点,高于市场预期的 800000 人,比前一周的修订增加了 23000 人。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3、4 月份失业最严重,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劳动力市场自 5 月以来有所改善。然而,随着最近疫情的恶化,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仍然很高,大约是疫情爆发前的四倍。

  美国银行经济学家米歇尔·迈耶称:" 显然,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增加,对劳动力市场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尽管季节性因素可能使数据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表现不稳定,但综合各类信息来看,种种迹象显示 12 月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

彭博社分析称,美国首次申请定期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升至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表明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和更多商业限制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复苏缓慢,预计疫情和商业限制的持续蔓延将给就业条件带来压力,导致就业形势持续恶化。

两次救助涉及数以百万计的人来维持收支平衡

根据劳工部的数据,在截至 12 月 5 日的一周内,美国继续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减少了 273000,至 551 万人。这一数字大致反映了各州继续定期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但不包括那些通过联邦救援计划用尽救济金或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

在这些人中,约有 455000 人上周首次申请了流行病失业援助计划(PUA),该计划向那些通常没有资格领取正规失业救济金的人提供失业救济金,比如合同工、临时工和自由职业者。在截至 11 月 28 日的一周内,共有 924 万人继续申请流行性失业援助计划,比前一周增加了 689000 人。如果延期不获国会批准,救济金将在 12 月底到期。

image.png

此外,约有 480 万美国人继续申请紧急失业津贴计划(PEUC),该计划将为那些在 12 月底到期的人提供最多 13 周的额外补贴。预计这两项计划的到期将影响到数百万美国人

目前,国会两党议员正在就一项新的纾困协议进行最后一轮冲刺,对于失业者来说,能否延长失业救济金计划至关重要。大多数经济学家呼吁,如果国会不能尽快延长对失业者的救助计划,即将到来的"拯救悬崖"将对美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问题是,任何资金的释放都是滞后的,而现在到了年底,即使新的纾困方案到位,一些美国人仍将不得不在"纾困窗口"中度过一段时间。"。

国会中的两党都将面临摊牌

在来自各方的压力下,截至当地时间12月17日晚,国会领导人已接近达成一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援计划,该计划将耗资约9000亿美元。一些国会议员的助手表示,国会正试图在本周末前通过纾困计划,但仍有一些细节有待商定。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份分析显示,经过数月的僵持之后,这一接近救援方案是一项关键突破。目前,美国居民人数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一轮的商业限制给经济带来了压力。如果国会不再次采取行动,美国将付出代价。

除了直接发放支票外,救援计划预计还将包括每周向公众额外发放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疫苗分发资金、学校、小企业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以及租金减免和其他救济措施。该计划的总体规模约为9000亿美元,高于共和党支持的5000亿美元,但低于今年早些时候民主党在众议院通过的2.4万亿美元的议案,表明两党正处于妥协的道路上。

虽然新的纾困计划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们的预期,但国会领导人仍在就一些纾困方案讨价还价。一些谈判代表表示,新的纾困方案可能"避免"避免"两个最棘手的问题: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以及免除在疫情期间运营的公司的责任。此外,国会领导人还打算将救助法案附加到一项全年支出法案上,该法案将用于在当前资金用完后让联邦政府继续运转。

12月17日,美国股市收于创纪录高点,这反映出人们押注国会即将达成纾困协议。但一些分析师认为,拖延已久的刺激方案本可以帮助美国经济度过新冠肺炎疫情中最致命的阶段,但由于两党协议的影响,美国经济最终被推迟了几个月。即便该方案立即获得通过,这些资金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送达那些急需援助的人,迫使许多人在年底痛苦地度过圣诞节支出季节。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IT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生活帮原创